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张弛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10-10 导师主页
张弛 教授 硕士生导师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机器视觉技术
czhang1@wtu.edu.cn

张弛,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2004年7月进入武汉纺织大学任教并从事纺织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研究。2016年2月至8月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先进材料研究所进行访问学习。

主要从事新型纺织装备数字化设计与控制、机械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产品智能检测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湖北省自然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横向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群体创新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分别是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桑麻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坚持指导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大赛,如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西门子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等,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余项。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委, 青年项目, 51305309, 高速磁悬浮织针阵列中的多物理场动态耦合机理研究与织针结构优化, 2013.01~2016.12

2.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 2014CFB767, 电磁驱动的磁悬浮式片梭织机引纬机理研究,2014.10~2016.12

3.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D20191701, 电磁驱动悬浮式引纬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2019.09~2022.12

4.企业委托项目, 武汉翔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雕刻工艺研究, 2021.08~2022.06

5.企业委托项目, 湖北龙青科技有限公司, 校型激光焊接全新工艺设备研发, 2021.08~2023.06

6.企业委托项目,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机器视觉的评级装置系统开发, 2021.09~2022.06

7.武汉市科技局, 应用基础前沿项目子项目,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激光标刻与追溯系统研究, 2020.08~2022.12

8.企业委托项目, 武汉达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孪生的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智能运维系统软件开发, 2020.06~2021.06

9.企业委托项目, 武汉华夏科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激光标刻系统开发, 2019.08~2020.06

10.企业委托项目, 武汉雷彩天宇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码信息追溯系统, 2018.03~2018.12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高交磁悬浮式驱动电子提花机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22

2.桑麻奖教金,香港桑麻基金会,2017

3.系列针织纬编装备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4

4.数控设备远程网络诊断与管理系统, 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将(三等奖),2010

5.开放式综合创新实验基地与纺织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

6.Zhang, C.; Liu, J.; Li, H.;Chen, H.; Xu, Z.; Ou, Z. Weed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Lightweight and Contextual Information Fusion. Appl. Sci. 2023,13, 13074. 

7.Tao Xiong; Yi Peng; Xiaoyan Zuo; Chengjun Zhang; Chi Zhang; Libin Zhang; Hongjun Li ;Magnetic Field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Gauge of Hybrid Maglev Needles, Applied Sciences,2023, 13(3): 1257 

8.Guo S , Zhang C* , Wu X ,et al.Kinematics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electronic jacquard machine based on virtual prototype and vector method[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21, 1983(1):012085 (7pp).DOI:10.1088/1742-6596/1983/1/012085.

9.Zhang Chi*; Wu Xiao-Guang; Yuan Bo; Cui Xian-Ze; Xu Xiu-Sheng; Explor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magnetic Driven Weft Insertion, 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2018, 11(4): 197-207 

10. H. Chen, S. Chen, C. Zhang*,et al.Real time monitoring system for steel plate laser cleaning based on deep learning[C]. 2022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mage and Deep Learning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CVIDL & ICCEA), 2022, pp. 435-439

11.张弛; 机械控制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吉林大学出版社, 227千字, 2015, 专著.

12.张弛,陈思远,宛张灵,吴晓光,朱里;一种基于特征点提取算法检测的激光标刻系统及方法,2020-07-21,中国,ZL202010704587.X

13.张弛,孙伟波,吴晓光,张成俊,朱里,欧朕;一种双环形磁铁阵列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2023-07-07,中国,ZL 202210493644.3

14.张弛,刘念,郭帅,张成俊,陈思远,宛张灵;基于双口RAM双CPU的高速旋转LED显示方法及系统,2023-05-23,中国,ZL201911251225.3

15.张弛,宛张灵,吴晓光,陈思远,朱里;一种异形产品包装机,2022-03-01,中国,ZL202010698141.0

16.张弛,郭帅,刘念,吴晓光,朱里;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PCB板自动拼接检测方法与装置,2022-04-22,中国,ZL201910938107.3

17.张弛,宛张灵,陈思远,吴晓光,张成俊,李红军,朱里;一种管式磁悬浮织针装置及其驱动方法,2022-07-01,中国,ZL202110020285.5

18.张弛,郭帅,刘念,吴晓光,宛张灵,陈思远;电子提花机电磁式传动机构,2022-02-18,中国,ZL202011294631.0

19.张弛,吴晓光,朱里,袁星,孙盼,游良风;一种基于分布式IO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2020-01-14,中国,ZL201810401331.4

20.张弛,袁博,吴晓光,朱里;一种电磁驱动圆纬机的输纱装置及方法,2019-04-05,中国,ZL201910095052.5

21.张弛,崔先泽,吴晓光,徐秀升,朱里;电磁阵列驱动的织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2019-05-31,中国,ZL201711340386.0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纺织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六十余载,已成为理、工、文、法、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致力于建设学术实力强、育人环境美、文化氛围浓、师生认可高、社会声誉好的美好纺大。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占地2000余亩,拥有四个校区,设有20个教学院部,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七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坚持引育并重,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700余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几年获得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行“前创后厂”模式,建有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注重技术创新,培育重大科研成果,推进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及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近200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与纺织服装产业集中地区共建产学研“根据地”,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落地,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一带一路”纺织高等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高校联盟地方合作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和英国纺织学会中国地区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工业共命运,坚持服务社会之道,谋求特色发展之路,为振兴民族工业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事业发展与安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1.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健全,设有国家层面、行业层面、社会层面及学校层面等四大类共10余种奖助学金。详情如下:

image.png

2.学校同时实施“四鹰计划”,符合相关条件者均可申请相应奖助:


image.png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