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哲,男,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服装人体科学与舒适性、运动功能服设计和服装数字化技术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SSCI收录15篇,中文核心收录9篇),教研论文8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专利7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教研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科研与教研项目10余项。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14次。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并获省级奖2项。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维视域下运动功能服装的人本化创新设计范式构建与实践优化,2024‒2026.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自闭症儿童健康促进研究——循证设计的新视角,2024‒2026.
3.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身心协调视阈下的高温环境着装人体热生理反应模型与健康防护策略,2024‒2026.
4.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服饰仿真设计与理实融合研究,2022‒2024.
5.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服装功效仿真与评测机制研究,2023‒2025.
6.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图案特征分析与数字化研究,2024‒2026.
7.武汉纺织大学基金:2022年度科技创新计划.
8.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片状流体织物肌肉的智能软体理疗服饰,2021‒2023.
9.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片状流体纤维织物肌肉的可穿戴理疗服饰,2021‒2023.
10.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 基于瑜伽服舒适性创新设计的应用研究,2021‒2023.
11.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项目:静态和动态系统“人体‒服装”虚拟化软件开发研究,2017‒2019.
12.武汉纺织大学创新基金项目:男式针织内衣面料物理特性与压力研究,2014‒2015.
13.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项目:舒适与功能服装产品开发,2013‒2015.
1.《Sizing and fit for pressure garments ‒ Anthropometry, Apparel Sizing and Design (2nd Edition)》[M]. London: Woodhead Publishing (Elsevier), 2019.10.
2.Zhe Cheng, Chenwei Long, Yulu Dong, Xinzhou Wu*, Hui Tao, Yulan Sun, Kuzmichev VE. Moderate Compression and Sports Adaptation Assessment: Effects of Compression Intensity on Physiological Signals in the Calf Area and Jogging Comfort.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25.
3.Xinzhou Wu, Jiayi Chen, Zhe Cheng*, Xiaoyu Liu, et al. Physical and mental safety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telligent clothing integrating early warning and rescue[J]. Journal of Engineered Fibers and Fabrics. 2024.
4.Zhe Cheng, Xinzhou Wu, Nana Xie. Prediction of compressive comfort of graded compression sleeve based on calf feature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 2024.
5.Zhe Cheng, Xinzhou Wu, Kuzmichev V Research on the Accuracy of Clothing Simulation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of Human Body Part Characteristics on Virtual Indicators. Applied Sciences-Basel. 2023.
6.Xinzhou Wu, Zhe Cheng*, Kuzmichev V. Dynamic fit optimiz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a female wetsuit based on virtual technology[J]. Sustainability, 2023.
7.Zhe Cheng, Xinzhou Wu*, Kuzmichev V, et al. The influence of major ergonomic factors on the demand for underwear in the highly educated male group [J]. Sustainability, 2022.
8.Zhe Cheng, Kuzmichev VE*, Adolphe DC. A digital replica of male compression underwear[J].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20.
9.Zhe Cheng, Kuzmichev VE*. Research on the male lower torso for improving underwear design[J].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19.
10.Zhe Cheng, Kuzmichev VE*, Adolphe DC. Development of knitted materials selection for compression underwear[J]. Autex Research Journal, 2017.
11.Zhe Cheng, Kuzmichev VE*. Digital twin and men’s underwear design[J]. IOP Conf.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12.Zhe Cheng, Kuzmichev V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men's underwear design based on 3d technology[J]. DEStech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13.Zhe Cheng, Kuzmichev VE*. Classification of male lower torso for underwear design[J]. IOP Conf.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
14.Kuzmichev VE, Zhe Cheng*. Men underwear design - Main problems and solutions[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IE45, 2016.
15.Чен Чжэ, Кузьмичев В Е*.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ая технология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я мужского белья[J].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 Среда Вуза, 2017.
16.Чен Чжэ, Кузьмичев В Е*. Современные решения для конструирования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мужского белья[J].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Задачи Инженерных Наук, 2017.
17.程哲,郑慧子,昌冯江,吴忻舟. 基于多生理信息的运动鞋垫功能优化[J].毛纺科技,2025.
18.程哲,任家文,游青,吴忻舟. 女式紧身衣的结构优化与对比分析[J]. 针织工业. 2024.
19.程哲,肖蕾,游青,吴忻舟. 电加热服装热舒适性分析[J]. 上海纺织科技. 2024.
20.吴忻舟,张婉睿,任家文,吕丁莹,程哲. 女式湿式潜水裤舒适性优化研究[J]. 上海纺织科技. 2023.
21.吴忻舟,王一凡,刘晓雨,刘文卓,程哲. 基于北斗定位模块的自闭症儿童智能服装设计[J]. 上海纺织科技. 2023.
22.程哲. 内衣针织面料压力及松量预测[J]. 针织工业, 2016.
23.程哲. 男式内裤新原型设计方法研究[J]. 针织工业, 2016.
24.程哲. 男式内衣面料特性测试与分析[J]. 现代纺织技术, 2014.
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纺织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六十余载,已成为理、工、文、法、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致力于建设学术实力强、育人环境美、文化氛围浓、师生认可高、社会声誉好的美好纺大。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占地2000余亩,拥有四个校区,设有20个教学院部,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七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坚持引育并重,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700余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几年获得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行“前创后厂”模式,建有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注重技术创新,培育重大科研成果,推进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及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近200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与纺织服装产业集中地区共建产学研“根据地”,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落地,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一带一路”纺织高等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高校联盟地方合作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和英国纺织学会中国地区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工业共命运,坚持服务社会之道,谋求特色发展之路,为振兴民族工业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事业发展与安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健全,设有国家层面、行业层面、社会层面及学校层面等四大类共10余种奖助学金。详情如下:
2.学校同时实施“四鹰计划”,符合相关条件者均可申请相应奖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