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学院-张韬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5-08 导师主页
张韬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服装学院
设计
功能性服饰研发,电脑服饰绘画技法,服装产业发展及产品研发管控
83635431@qq.com

招生信息

1
设计
2025
专业学位硕士
功能型服饰设计研发

        张韬,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服装系。主要从事品牌功能性服饰的研发、CG服装技术及产品研发管控等工作,近年针对国内外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集群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曾获“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历任服装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武汉纺织大学高职学院教学部主任、湖北省科技厅省级科技特派员,现任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惠企科技专家、省经信厅助企“科技副总”、武汉纺织大学天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主持湖北省天门市政府委托地校企合作项目:湖北省天门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

2、主持湖北省宜昌市秭归文旅局委托研发项目:湖北秭归地域特色文化服饰品研发,项目负责人

3、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促进湖北产业集群形成的构架探究——以汉产服装集群为例,项目负责人

4、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服装产业构架的T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5、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湖北服装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以汉派服装产业集群为例,项目负责人

6、主持武汉纺织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7、主持武汉纺织大学青年培育基金项目:成衣结构设计中的立体思维方法探究,项目负责人

8、主持企业委托研发项目:杭州新天孚基于AI技术的服饰品研发,项目负责人

9、主持企业委托研发项目:湖北楚元控股集团工装研发设计与制作,项目负责人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学术成果:

1、专著《服装产业发展研究》(独著)

2、“Research on qualities of colored fancy spun yarn”发表于《TEKSTiL ve KONFEKSiYON》(SCI收录)

3、“Influence of wet/heat treatment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dog hair” 发表于《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EI检索)

4、“解构主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发表于《纺织导报》(中文核心)

5、“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University Fashion Design Major T Talents”发表于《Education Research and Reform》(ISTP收录)

6、“To Explor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ber Art”发表于《Education Research and Reform》(ISTP收录)

7、“Research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Portrait Art Elements In Modren Costume Design”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s》(ISTP收录)

8、“To Analys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stume Design Profession’s  ‘System of Studio’Teaching Pattern”发表于《Applied Social Science》(ISTP收录)

获奖情况:

1、获得武汉纺织大学“科研标兵”荣誉称号(2023年度);

2、荣获武汉纺织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023-2024年度);

3、荣获服装学院“教学标兵”称号(2021-2022学年度);

4、全国首届军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5、课题“大学生电子商务模式下的1+N创业实验研究” 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序第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6、获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

7、中国麻纺服饰设计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麻纺协会;

8、论文“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湖北省教育厅;

9、美术作品“织”获第五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二等奖,中国设计师协会;

10、武汉纺织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纺织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六十余载,已成为理、工、文、法、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致力于建设学术实力强、育人环境美、文化氛围浓、师生认可高、社会声誉好的美好纺大。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占地2000余亩,拥有四个校区,设有20个教学院部,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七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坚持引育并重,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700余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几年获得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行“前创后厂”模式,建有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注重技术创新,培育重大科研成果,推进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及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近200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与纺织服装产业集中地区共建产学研“根据地”,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落地,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一带一路”纺织高等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高校联盟地方合作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和英国纺织学会中国地区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工业共命运,坚持服务社会之道,谋求特色发展之路,为振兴民族工业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事业发展与安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1.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健全,设有国家层面、行业层面、社会层面及学校层面等四大类共10余种奖助学金。详情如下:

image.png

2.学校同时实施“四鹰计划”,符合相关条件者均可申请相应奖助:


image.png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